、课程背景
近几年的多重危机结束了全球持续近30年的经济增长。几乎所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都在衰退。新冠疫情暴发前的10年间,全球生产率增长放缓,加剧了人们对长期经济前景的担忧。
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《长期增长前景下降:趋势、期望和政策》报告指出,全球经济可能正在经历“失落的十年”。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广泛的政策来重振经济,全球GDP潜在平均增长率预计会从2011-2021年的2.6%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,到2030年降至2.2%;发展中经济体的GDP潜在增长率也将从2000-2010年的年均6%降至2011-2021年的年均5%,到2030年的剩余十年内下降至4%。
2023年一季度,全球经济走势好于预期,欧美经济下行速度放缓,全球供应链紧张状况缓解。美欧央行继续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,美元流动性持续收紧,风险资产价格大幅缩水,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估值暴跌,诱发美欧银行业流动性风险,全球避险情绪升温。
展望二季度,全球经济在消费、就业、通胀等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和分化特征将更加明显,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更多拖累。美欧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将持续演化,美欧货币政策紧缩步伐可能分化,美元指数将继续从高位回落,全球股市持续承压。
经济或金融危机很难预测,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意想不到的领域发生,2023年以来硅谷银行倒闭、瑞士信贷被瑞银收购、德意志银行深陷金融动荡风暴中心,都在意料之外。
那么这次出现在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风暴,是否是货币金融环境收紧所引发的一次性事件,还是预示着全球金融体系存在更多的系统性压力,或是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奏或前夜,本次课程教授将与同学们一同展开探讨。
教授背景
教授任职:
刘教授,哲学博士,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。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公共财政、税法和税制、宏观经济、农村经济与财政政策、转型经济与现代化理论、经济博弈论与财政体制的设计。教授课程有公共财政学、中国宏观经济分析,公共选择理论。
教授成就:
发表论文专著有"分税制下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财力变化"(税务研究 ,4期, pp. 12-17, 2010);“建立我国财政收入能力测算体系”(税务研究 , 3期, pp. 26-29, 2007);“人民主权—财政体制设计的逻辑起点”(财政研究, 11期, pp. 2-4, 2005);《中国公共财政》(经济科学出版社,1999)等。
2007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。曾获2006国家统计优秀论文三等奖,2006清华大学教学成果最高奖,2003清华大学教书育人模范奖,2000年获清华大学“教师之友”奖,1999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优秀教师奖,1997清华大学杰出教师二等奖。